【藝民節2014】超地道的音樂­ ── 評《超伶女聲》/ 文:Gladys Wong

M1

「超級、超脆、超煩、超伶。」節目場刊這樣介紹。
我想多加三個字:超地道。

一群來自中港台的婦女在天水圍相遇,組成「靜心之聲社區音樂小組」,透過身處的社區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自家製多首作品,並於10月24日及10月25日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公開演出。跟前兩次表演不同的是,是次表演加入新元素:走位及簡單動作。圍圈走、蹲下這些動作看似簡單,但對於幾經滄桑的她們,是一項挑戰。

作為香港藝穗民化節(以下簡稱藝民節)唯一的婦女演出單位,當然充滿新鮮感,但更吸引的是充滿地道風味的原創歌曲。《B仔涼粉》透過對一馳名甜品的描述,道出元朗人的生活寫照;《猛鬼洪水橋》講述洪水橋一地命名的由來及鬼故事;《憤怒》寫於雨傘革命時,宣洩對不公義的不忿;《差異》配上香港單車徑的影像,以踏單車比喻她們對生命的憧憬。以香港獨有的事物作為創作題材,確實為音樂會增添不少分數。

地道的還有音樂會展現的人情味。整個音樂會由三位樂手作現場伴奏,鍵盤手同時負責領唱。這是一個體貼的安排。因為表演者沒有接受太多音樂訓練,對音高不太敏銳,而且偶爾有加快、拍子遺漏的情況出現,現場伴奏及領唱有助演出更流暢。對表演者來說,能透過演出建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。這種以人為本的安排,表達的是一種體諒;表演者對望而生的微笑,是支持、鼓勵,是香港面對全球化的情況下,逐漸消散的人情味。

《超伶女聲》可貴之處,除了其充滿香港特色的作品外,還有它對音樂審美觀提出更多可能性。音樂愛好者普遍以樂手的演奏水準評價一場音樂會,若果以此標準評這十五個婦女的演出,實有不公。《超伶女聲》跟著名樂手的音樂會不同,其賣點不在於表演者的高超技巧,而是集體創作的歌曲。旋律優美與否見人見智,但作者的真摯卻毋庸置疑 。

值得欣賞的,還有《超伶女聲》不約而同地跟其他部分藝民節演出單位以創作回應社會當下 。在《憤怒》一曲中,表演者坐在地上撐傘,有時以傘遮擋自己,唱出「你,唔好埋黎」令人警覺的歌詞。上述的動作,技術上不難執行,但要她們有勇氣在觀眾而前表現出來,談何容易。部分表演者承認最初自我否定,不敢組隊公開表演,但當晚眼見的,是她們做了自己口中的不可能。 能夠透過創作和演出肯定自我,同時以回應雨傘運動勾勒藝術與社會的關係,是藝術中的美善。

對於一個回歸藝術「真、善、美」原點的音樂會,我們還是否需要堅持只以表演者的音準和技巧作為審美標準? 是否只有合乎國際標準組織規定的頻率,才算是音樂?是否把照片過份修飾、圖輯,演出當天穿上華麗衣裝,便可以證明自己玩的都是音樂?

我明白婦女們上半場的落力演出後,需要時間休息,但間奏部分由鍵盤手獨唱的《撐起雨傘》 叫人有點不解。 可能表演者演繹此曲有難度,同時想響應社會運動,但把音樂會聚焦在婦女們是否比較恰當?或者讓超級、超脆、超煩、超伶的她們坐在地上,默默撐起雨傘後,再演繹超地道的音樂,會否無聲勝有聲?

【藝民節2014】節目 M1 《超伶女聲》

表演團體: 靜心之聲社區音樂小組

場地:社區文化發展中心

日期:10.24 - 10.25

餘下場次:沒有

發表留言